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成色如何?第九届“互联网+”广东省决赛15日打响

时间: 2024-03-16 01:30:05 |   作者: 透明隐形眼镜

  连日来,深圳这个城市又多了一抹科技蓝的明亮主色。因为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决赛要来了!

  决赛将于8月15日在深圳大学正式打响。目前,城市里已经拉起了巨幅广告标语,各建筑高楼群包括来福士、软件产业基地、鹏润达大厦、万象天地等,也纷纷为大赛亮灯预热。届时,全省各高校在超过20万个报名项目中脱颖而出的380个项目,将决战深圳大学文山湖畔。

  随着决赛进入倒计时阶段,当代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路上关注那些社会痛点,创新创业的风向标是什么,大赛又将展现出当代大学生一种什么样的成色?带着这样一些问题,记者走近了东道主深圳大学的参赛项目团队。

  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由教育部等多个部委共同主办,是我国高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展示新时代高等教学改革成果的重要窗口以及同世界大学生交流互鉴、实现创新创业梦想的盛会。“互联网+”大赛今年已经是第九届,从第一届至今已经吸引了超过4000万国内外大学生参加,其中还包括了100多个国外高校。深圳大学是本届“互联网+” 广东省赛的承办方。

  从15日起,全省各高校共计380个项目将在分组竞赛争夺各赛道的金奖。同时,大赛现场还将举办第六届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对接洽谈活动,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投融资对接平台,助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孵化落地。

  8月14日,记者走进深圳大学校园看见,这里处处洋溢着浓厚的“互联网+”氛围,校园的每个角落被鲜艳的科技蓝占据,让八月的深大焕然一新。深圳各建筑高楼群在13日晚上已经纷纷为大赛亮灯预热,包括来福士、软件产业基地、鹏润达大厦、万象天地、万象城、中电长城大厦、新绿岛大厦、中泰天成、航天科技广场等等。比赛期间的每天晚上,中国华润大厦幕墙还会滚动播放“互联网+”大赛精神标语,“互联网+”风采闪耀城市上空。

  深圳大学已经为比赛招募了82名教师志愿者和553名学生志愿者,服务于11个工作组,将为2000余名参赛选手提供志愿服务。

  从赌神里大反派看穿扑克牌的高科技眼镜,到蜘蛛侠的那副“托尼的遗产”,人类从来对眼镜就充满了幻想,并留下了一个一个银幕传奇。十几年前就有科学家预测,AR眼镜将取代手机成为下一代移动终端。但实际上,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至今没有全方位地走进我们的生活。我们离对眼镜的幻想还有多远?王书龙博士在这次比赛中带来了自己的答案。

  “我们首创的‘超透镜+光波导’技术方案,实现全球最轻量的AR显示技术。我们的技术能让AR眼镜的重量与普通眼镜相比,仅仅增加了0.5克。”王书龙博士和记者说,他给出的答案就是——“轻量化”。

  王书龙是深圳大学光电工程博士,也是AR行业第一批从业者,他具有47项AR专利,是AR显示技术方面的专家。他携“流光片羽”项目参加了本次大赛。

  “流光片羽”的核心是一套只有指甲盖大小的高分辨率微型显示模块,它能安装在眼镜支架上,把画面投影传导到眼镜片上。这是把超透镜技术和光波导技术的一次完美融合,让AR眼镜真正达到了“轻如鸿毛”。王书龙说:“我们大家都认为AR将来成为穿戴式的电子消费品核心的一个重点就是轻量化。只有这样才可以让用户有更好的消费体验,才能让这项技术真正走向大众,走向C端。”

  如今AR技术已在很多领域大范围的应用。在智慧车间里,从一颗螺丝的位置到一条电线的接驳,AR装备能指导技术工人如何操作;在智慧电厂里,AR装备能指导技术人员巡检维修电力设备;在智慧展馆里,AR装备能带观众遨游古今……在王书龙看来,AR眼镜真正走进老百姓生活,其实就差一个爆点产品了。所以他十分看好这条赛道,希望赶在爆点来临之前练好“内功”,静待花开。

  “我们这种纤维膜植入人体后,至少能覆盖一个化疗周期的药物释放时间,让患者减少化疗的痛苦。同时还实现了完美复刻肿瘤生长微环境,在吸引肿瘤攀附后,肿瘤会因失去支撑而萎缩。”深圳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陈灏这样和记者说。他是参赛项目“瘤盾”团队的负责人之一,他和伙伴们把目光瞄准了人类健康的杀手“癌症”。

  癌症(肿瘤)已是全球第二大死因,每年有着超过1000万例患者需要接受切除手术的治疗。但是术后并发症和联合化疗对患者生存状态的影响巨大,导致癌症患者术后复发和死亡率极高。据介绍,该团队自主研发产品“瘤盾”,为全球首创的原位诱杀肿瘤药械结合纤维膜,创新地将“药物”与“器械”相结合,一站式解决肿瘤术后多种并发症、同时降低原位肿瘤复发。

  陈灏和记者说,“瘤盾”的核心技术有两项。首先是通过长效药物控释技术,“瘤盾”实现了极低的药物载带量(仅临床用药的5%)以及长效(2周-半年)的药物释放周期,完美匹配临床化疗的用药思路和时间需求。其次通过肿瘤微环境构筑技术,“瘤盾”实现了完美复刻肿瘤生长微环境,有效吸引肿瘤攀附后,失去支撑使得肿瘤萎缩,同时还能减少组织水肿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减少残留肿瘤对原位组织的浸润侵袭。

  第二项听起来有点像金庸笔下的“吸星”。陈灏解析说,单纯靠材料本身去影响肿瘤的行为,在科研界一直以来是个难题。“我们通过对材料的控制,去模拟人体内环境,让肿瘤细胞会倾向于转移到材料框架里来。”陈灏说,“等肿瘤细胞进来后,材料会让它没有足够的力学支撑,使肿瘤细胞的触角没法展开,也就无法去感染其他细胞,最终只能缩成小球,慢慢失活。”

  以结肠癌为例,在手术切除肿瘤部分后,就可以用“瘤盾”把缝合口包裹住。通过“瘤盾”一边缓慢地释放化疗药物,一边把残余肿瘤细胞吸引到膜里灭杀掉。

  在陈灏看来,“瘤盾”是“药物”跟“器械”的一次完美融合。目前,该项目已确定进入临床实验的沟通阶段。